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落下帷幕之际,亚洲足坛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,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性地首次晋级世界杯,而国足则连续6届无缘世界杯决赛圈,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乌兹别克斯坦足球自1994年加入国际足联后,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经历了长达31年的漫长等待,8次参赛,前7次均以失败告终,甚至上一届世预赛首次无缘亚洲区最终阶段。此次世预赛中,乌兹别克斯坦作为第三档球队,力压阿联酋、卡塔尔等传统强队,两回合对阵伊朗保持不败,提前一轮锁定小组第二,直通美加墨世界杯。
乌兹别克斯坦足球崛起的关键在于青训体系的成功构建,自2006年起,国家开始重建青训体系,加大对职业足球联赛的投资,恢复专业体校体系,建立公立寄宿学校,提升足球教育的质量与水平,并鼓励俱乐部打造青训梯队,为年轻球员提供系统训练的良好环境。同时,私立足球学校如艾哈迈多夫足校也蓬勃发展,不仅提供专业足球训练,还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。
2023年,乌兹别克斯坦足协与国际足联、亚足联合作,推动足球进校园项目,进一步夯实了青训根基,这种公立、私立相结合,校园足球与专业青训相辅相成的模式,形成了良性循环,源源不断地为各级国家队输送人才,近年来,乌兹别克斯坦的U17、U20、U23国家队在亚洲赛事中成绩斐然,多次夺冠并在洲际赛场上实现突破,充分证明了其青训体系的成效。
除了青训,乌兹别克斯坦足球在战术理念、球员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,在战术上,球队逐渐摒弃以往的消极防守策略,树立了积极进攻、敢于控球的比赛风格,这种转变提升了球队的战斗力与自信心。在球员层面,国内联赛的发展为年轻球员提供了锻炼机会,同时众多球员选择在15至16岁时出国发展,积累国际比赛经验,像胡桑诺夫、肖穆罗多夫等留洋球员在欧洲赛场崭露头角,提升了国家队整体实力。此外,乌兹别克斯坦还利用地缘优势归化球员,俄籍中场舒库罗夫和乌籍后卫希迪科夫的加入,进一步优化球队阵容。
反观国足,尽管国际足联将世界杯扩军至48队,亚洲区出线名额增加,为国足重返决赛圈提供了有利契机,但国足却在客场输给印尼后提前一轮出局。与乌兹别克斯坦相比,国足在青训体系建设上存在明显短板。青训投入不足、足球人口基数小、校园足球与专业青训衔接不畅等问题长期制约着中国足球的发展。国足缺乏稳定且符合自身特点的战术体系,频繁更换教练与战术,导致球员难以适应,球队战斗力无法有效提升。国内联赛对年轻球员的锻炼机会有限,留洋球员数量少且在海外难以获得稳定出场时间,球员整体实力提升缓慢。
为了这一历史性时刻,乌兹别克斯坦足协赛后奖励球员42台中国品牌豪车,总价值相当于人民币660万元左右,并允许球员当即开走。乌兹别克斯坦足球的成功为中国足球提供了借鉴。国足要想实现成绩上的突破,必须坚定地从基础做起,大力发展青训,构建完善的青训体系,扩大足球人口基数,加强校园足球与专业青训的融合,为年轻球员创造更多比赛机会,鼓励球员留洋提升实力,只有如此,国足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赛事中取得突破,实现重返世界杯的梦想。